选择好的日子出行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避免很多麻烦,所以人们一般都会选择一个好的日子出远门,尤其是正月,正月里的每一天都是很重要的,那么正月初四这样的日子适合出远门吗?正月初四出门需要注意什么呢?正月初四有什么风俗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正月初四可以出远门吗?
正月初四不宜出远门。
正月初四被认为是民间的接神日,在这一天,人们迎接众神明、灶王爷与家神回家,以保护家人。灶王爷在这一天会点名,因此不宜外出。此外,正月初四在北方民间还有“红羊劫”的典故,这也被视为不宜出门的原因之一。然而,在南方一些地方,人们认为初四出门工作赚钱是吉利的,这意味着出门有事干。总的来说,是否出远门取决于个人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。
正月初四有什么风俗?
1、迎灶神。正月初四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,灶神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,人们会准备香烛、贡品,在家中恭迎灶神,以祈求新的一年家庭和睦、财源广进。
2、接五路财神。接五路财神是正月初四的一项重要民俗,人们会迎接五路财神,分别是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、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、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、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和华夏正财神赵公明,商家和家庭在这一天迎接财神,希望新的一年财运亨通。
3、吃折罗。吃折罗是正月初四的一项传统习俗,将前几天的剩菜剩饭混合在一起做成大杂烩,全家人一起食用,象征着勤俭节约和来年的好运。
4、扔穷。扔穷是正月初四的另一个风俗,人们会在这一天打扫家中卫生,将前几天的垃圾清理干净,象征着赶走穷神,迎来好运和财富。
大年初四吃什么?
1、折箩
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箩。所谓折箩,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。“折箩”是老北京以及河北地区的一个特有名词。
《北京土语辞典》解释为:“酒席吃罢,剩下的菜肴,不问种类,全倒在一块儿……也叫‘折箩菜’。”过去人们不富裕,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,第二天“折”到一起烩食,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,有人喜食。北京郊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:红白喜事剩下的菜肴混杂一起由主家送给村里的各家各户。
2、烙饼卷鸡蛋
北方有句俗语:“初一饺子初二面,初三合子往家转,初四烙饼卷鸡蛋”,大年初四,烙饼当主角,麦香、油香、葱香、肉香,带着饼铛的炙热一起散出,冬日升起的微烟颇有腾云驾雾之感,初四烙饼炒鸡蛋,小烙饼也有大美味。
饼摊鸡蛋做法简单,把面糊在饼铛中摊成饼,受热均匀快成型时,将摊好的鸡蛋迅速倒在饼上。不过,烙饼除了面里的营养外,其他营养素都严重不足。即使加上鸡蛋,也达不到饮食多样化及营养均衡的标准。所以,吃烙饼时,可以切几片酱牛肉,加把豆腐丝。还可以加点菜进去,如黄瓜丝、胡萝卜丝等。
3、粉
大年初四还有吃粉的习俗。海南粉是定安人过年必吃的东西,又细又长的粉代表老人新年更长寿更健康,年轻人事业更进一步。大年初四走在定安的集市,到处可以听到卖粉吆喝声。这也是海南粉集体“亮相”的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