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安符,护身符,挂件,摆件,护身符挂件,汽车挂件,车内挂件,车内挂坠,汽车挂坠,开车平安符,平安吊坠,车内平安符,车内挂饰,风水摆件,平安符袋,护身符咒,运势福袋,葫芦摆件,貔貅项坠_副本.jpg

概 述

《清静经》,又名《常清静经》,全称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》,或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》。作者不详。

《清静经》在道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,唐宋元明清历代著名的道士都为《清静经》做过注,如杜光庭、白玉蟾、李道纯等,有从内丹修炼的角度,有从外丹修炼的角度,有从阴阳辩证的角度,有从三教圆融的角度,切入点有差异而已。

“太上老君”是道教信众对“老子”的尊称。《清静经》就是以太上老君的名义讲述关于清静的意义。

全文仅391字,主要阐述“如何清静,渐入真道”经中以发挥“清静”两字为主,简明地叙述了道家修心养性的基本原则,是从心地下手,以“清静”法门去澄心遣欲,去参悟大道。

《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》把《清静经》放在众经之首,每日持诵,可知该经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。

《清静经》原文

老君曰:大道无形,生育天地;大道无情,运行日月;大道无名,长养万物;吾不知其名,强名曰道。

夫道者:有清有浊,有动有静;天清地浊,天动地静。男清女浊,男动女静。降本流末,而生万物。清者浊之源,动者静之基。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

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静,澄其心而神自清。自然六欲不生,三毒消灭。所以不能者,为心未澄,欲未遣也。能遣之者,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;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;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。

三者既悟,唯见於空;观空亦空,空无所空;所空既无,无无亦无;无无既无,湛然常寂;寂无所寂,欲岂能生?欲既不生,即是真静。

真常应物,真常得性;常应常静,常清静矣。如此清静,渐入真道;既入真道,名为得道,虽名得道,实无所得;为化众生,名为得道;能悟之者,可传圣道。

老君曰:上士无争,下士好争;上德不德,下德执德;执著之者,不明道德。

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为有妄心;既有妄心,即惊其神;既惊其神,即著万物;既著万物,即生贪求;既生贪求,即是烦恼;烦恼妄想,忧苦身心;便遭浊辱,流浪生死;常沉苦海,永失真道。真常之道,悟者自得;得悟道者,常清静矣!

仙人葛翁曰:吾得真道,曾诵此经万遍。此经是天人所习,不传下士。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,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,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,以上皆口口相传,不记文字。

吾今于世,书而录之。上士悟之,升为天官;中士修之,南宫列仙;下士得之,在世长年。游行三界,升入金门。

左玄真人曰:学道之士,持诵此经者,即得十天善神,拥护其神。然后玉符保神,金液炼形。形神俱妙,与道合真。

正一真人曰:人家有此经,悟解之者,灾障不干,众圣护门。神升上界,朝拜高尊。功满德就,相感帝君。诵持不退,身腾紫云。

《开经玄蕴咒》

云篆太虚,浩劫之初。

乍遐乍迩(ěr) ,或沉或浮。

五方徘徊,一丈之馀(yú)。

天真皇人,按笔乃书。

以演洞章,次书灵符

元始下降,真文诞敷。

昭昭其有,冥冥其无。

沉疴(kē)能自痊,尘劳溺可扶。

幽冥将有赖,由是升仙都。

宗教互联网许可_副本.jpg

免责声明
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,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,谢谢配合。
助运技巧 咨询师父:sanqingge8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