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叶紫檀—观音首
规格:23/20/35厘米 重量7296克
六世纪,时局动荡,政权频更,中土佛教亦风行草从,诸般影响于其时宗教艺术即可窥见。现世浑浊,为寻超脱,广大信众皈投净土宗,供奉阿弥陀佛(或菩萨,如观世音等),以求往生净土(西方极乐世界)。故而,六世纪中晚期,菩萨造像多如雨后春笋。
隋朝天子大兴土木,立佛塔,建佛寺,造佛像,借助佛教信仰一统天下。佛教治国下,东欧亚大陆交流密切,佛法与艺术自南亚、中亚传入中土,又经中土远播朝鲜及日本。一时,四海之内,造像形貌气象万千。
北齐的佛雕艺术,是继北魏之后,北朝佛教造像的另一高峰,亦是从北魏过渡至隋唐的重要时期。其佛雕造型受笈多文化的影响,以丰腴饱满取代以往的清风秀骨,以古拙式的微笑、静谧庄严的法相表达更深沈的精神境界,观之沉潜端严,尤可安定人心。
观音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以“慈悲为怀,普渡众生”的形象而倍显崇高。其“己身未渡,先求渡人”的忘我精神,更是千百年来人们争相传颂的佳话。
此尊北齐观音佛首像作品,选取优质高密度小叶紫檀,整料雕刻。佛像雕凿精细,结构严谨,可窥工匠雕刻时之虔诚,其诚心与佛像相容,成造像之圆满,可谓至美。
观音呈长圆脸,面庞圆润,眉目端雅,容貌安恬,逸群而出尘。双颊饱满,冠饰富丽,面目清秀,浑圆丰满。眉眼下视,双目含笑,神情安详自若,眉目清秀,犹显端和。从雕刻线条可判断其鼻梁秀挺,与面部之丰满形成鲜明对比。大耳垂肩,小嘴宛若樱桃。配以高宝髻华冠,相得益彰;冠上精雕花卉及波浪纹,既呈北齐菩萨装饰风格,五官分明,属北齐特征,北齐佛像之优胜,取决于其线条的柔与美。
隋人造像,崇尚自然,亦承前朝,以完美身相展现佛法清净,势之所趋,于此像已见端倪。整像装饰华丽大气、比例精准,材质细腻,工艺精美,比例合度,气韵生动,尤其是生命的活力和宗教的空灵令人叹为观止,值得珍藏。
欢迎关注,每日更新家居空间雅器
心经禅山,太湖石,厅堂赏石重器
明清御器珍玩,紫檀百宝嵌,“嵩献英芝图”收纳捧盒
文莱沉香,文人雅集图,山子大摆件
雅室清居,梅竹双清,百宝嵌挂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