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民间常挂在嘴边的成语之一是:“三姑六婆”。表面上看,它似乎与“七大姑八大姨”相似,都在描述一个家族中人数众多的情景,只是前缀数字不同。然而,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这两者在本质上存在差异。现在,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“三姑六婆”究竟指的是什么?
“三姑六婆”这个成语出自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《辍耕录》卷十三,他写道:“三姑者,尼姑、道姑、卦姑也;六婆者,牙婆、媒婆、师婆、虔婆、药婆、稳婆也。”
由此可见,“三姑六婆”并非指家族人丁之多,而是指古代中国女性的几种职业。在古代,中国女性地位低下,唯一的要求是在家相夫教子。
“三姑”包括尼姑、道姑、卦姑
尼姑:是庙里的女性,她们是修行的女教徒,追求六根清净、四大皆空,与朝廷无关。
道姑:是道观中的女性,古代称之为女冠,如杨玉环。
卦姑:是专门给人占卜算卦的女性,常被认为是神鬼的媒介。
“六婆”包括
牙婆、媒婆、师婆、虔婆、药婆、稳婆
牙婆: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,在买卖中牵线搭桥的,从中获利的女人。
媒婆:为人说媒,牵线搭桥促成婚姻。旧时人们的嫁娶都是通过媒婆从中说合,牵线搭桥。
师婆:也称神婆或女巫,以祈福禳灾、画符施咒、占卜等为职业的女人。
虔婆:是妓院老鸨,管理妓女与嫖客的中间人,也叫鸨儿、鸨母。
药婆:以治病为业,卖药草及成药,利用土方治疗疾病。
稳婆:是替产妇接生的人。因历史时期和南北地域民族文化的不同,各地称呼也各有不同,也有称“隐婆”、“产婆”、“收生婆”、“接生婆”等等。
综上所述,“三姑六婆”其实指的是九种不同的职业,而有些妇女可能身兼数职。
为何“三姑六婆”一词带有贬义呢?
首先,古代对女性的要求是“相夫教子”,因此经常露面的“三姑六婆”不被尊重。其次,其中一些人缺乏职业道德,比如颠倒是非的媒婆或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牙婆,导致“三姑六婆”声名不佳。
因此,人们认为“三姑六婆”是一群搬弄是非、愚昧无知、不务正业、唯利是图的人群。
点和
说说你的看法